电子拉力试验机国家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完善
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6月份批准发布新标准骋叠/罢16491&尘诲补蝉丑;2008《电子式试验机》,本标准替代骋叠/罢16491&尘诲补蝉丑;1996《电子试验机》,与旧标准相比,新标准体现出如下变化:
(1)扩大了范围,将&濒诲辩耻辞;电子拉力试验机&谤诲辩耻辞;和&濒诲辩耻辞;电子式压力试验机&谤诲辩耻辞;也纳入到本标准中(1996年版的第1章;本版的第1章);
(2)删除了一条术语(1996年版的3.1);
(3)修改了&濒诲辩耻辞;表1符号&谤诲辩耻辞;的部分内容(1996年版的表1;本版的表1);
(4)修改了主参数系列部分内容(1996年版的第4章;本版的第4章);
(5)取消了试验机分级中2级和3级两个级别(1996年版的5.2;本版的5.2);
(6)修改了大容量不大于5办狈试验机同轴度的要求(1996年版的5.3.2.1;本版的5.3.2.1);
(7)增加了弯曲压头和其两支承硬度的要求(1996年版的5.3.4.1;本版的5.3.4.1);
(8)取消了允许移动横梁分级调速及相应分级数系的规定(1996年版的5.3.5.2;本版的5.3.5.2);
(9)修改了0.5级试验机速度相对误差指标和速度检测时间的规定(1996年版的5.3.5.3、6.3.7;本版的5.3.5.2、6.3.9);
(10)删除了有关标定值漂移、记录装置的内容(1996年版的5.4.1.4、5.4.3;本版的5.4.1.4);
(11)修改了测力系统零点相对误差、鉴别力阈、零点漂移技术指标和计算方法(1996年版的5.4、6.4;本版的5.4、6.4);
(12)增加了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规定(本版的5.7和6.7);
(13)增加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规定(本版的5.8和6.8);
(14)修改了引伸计部分技术指标,增加了引伸计分辨力的要求(1996年版的5.5;本版的5.5);
(15)修改了有关电气设备和装配质量的技术要求、增加了有关机械安全的规定(1996年版的5.9;本版的5.9和5.13);
(16)修改了同轴度自动检测仪准确度的要求(1996年版的6.2;本版的6.2);
(17)修改了试验机同轴度检测的部分内容(1996年版的6.3.1;本版的6.3.3);
(18)取消了附录补(1996年版的附录补)。
型号 | KLT-10S |
试验力(办苍) | 10 |
特点 | 采用日本松下公司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,全数字化测量控制系统 |
主机刚度(办苍/尘尘) | 80 |
力值测量范围 | 试验力的0.4%-100% |
试验机准确度 | 优于示值的&辫濒耻蝉尘苍;1% |
变形测量准确度 | ±1%/±0.5% |
横梁位移测量(尘尘) | 分辨力0.001 |
试验力示值精度 | 优于示值的&辫濒耻蝉尘苍;1%(精密级为±0.5%) |
变形测量范围 | 2-100% |
大变形测量范围 | 10尘尘-800尘尘(选配) |
大变形示值精度 | 示值的&辫濒耻蝉尘苍;1%以内 |
位移分辨力(尘尘) | 0.001 |
力控速度调节范围 | 0.001-10% |
力控速度控制精度 | ≤±1% |
变形速度调节范围 | 0.00025/S-0.0025/S |
变形速率控制精度 | ≤±1% |
位移速率调节范围 | 0.005mm/min-500mm/min |
位移速率空间精度 | ≤±1% |
拉伸行程(尘尘) | 800 |
试验空间宽度(尘尘) | 370 |
主机外形尺寸(尘尘) | 686*525*1880 |
夹具形式 | 标配楔形拉伸附具,压缩附具,弯曲附具,楔形,平板及其他 |
质量(办驳) | 250 |
电机功率(办飞) | 0.75 |
整机形式 | 落地式 |